博覽

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博覽

漲知識:帶你了解啥是點茶 斗茶 茶百戲

發布日期:2019-08-16

 

“泡茶”、“煮茶”都是今天人們司空見慣的飲茶方式,那么“點茶”是怎么回事?“點茶”和失傳已久的傳統技藝“茶百戲”是什么關系?

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捋一捋“點茶、斗茶、茶百戲”有什么不同。

點茶

 

宋代點茶法流程圖

宋代飲茶時仍用茶餅,但大多已不再直接烹煮茶葉,稱為點茶。點茶時,將已經碾細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,然后沖入沸水,略加攪拌后即行飲用。

點茶前,用沸水沖洗杯盞,預熱飲具,以使“盞熱而茶難冷,難冷而茶味不變”。將茶粉放進盞中,用最好的湯瓶和水加以沖點,點水時要直沏而入,水柱有力,不能時斷時續。然后“調膏”,根據茶盞的大小,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,再注入瓶中沸水,調和茶末如濃膏油。最后用茶筅擊拂,終成茶湯。

斗茶

 

正是在點茶方式的基礎上,宋人創造出了一種被稱為“斗茶”的飲茶娛樂方式。

“斗茶”也稱“茗戰”,就是比賽茶葉與點茶技藝的高下。斗茶之風始于五代,宋代時極為流行,從文人士大夫直至平民百姓,無不熱衷此道。蘇東坡就曾對盛行嶺南惠州一帶的“斗茶”有“嶺外惟惠俗喜斗茶”的記述。

 

斗茶從最初以評比茶的品質為目的,后來就廣為流行,成為民間百姓的一種游戲。斗茶前先要將茶末碾碎過篩,茶末越細越好,這樣入水后才能漂浮起來,也容易產生湯花并聚集起來,從而“盡茶之色”。

追求奢華的宮廷斗茶,重視“浮”和“色”。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,青白為次,同時要求斗茶用的茶粉要經過精碾細篩的工藝,必須要細。

 

注重茶的內在品質的民間斗茶,則注重茶的“香”和“味”,不計茶湯色白色綠而注重茶之香、味的品鑒。

斗茶的輸贏主要是看茶面湯花的色澤、均勻度以及茶盞與茶湯相接處的水痕。湯花均勻、色澤鮮白為上品。湯花長時間緊貼盞壁而不退散,是為上好,稱為“咬盞”,而湯花散逸較快,則稱“云腳渙亂”。

分茶(茶百戲)

 

分茶是隨著點茶技藝的不斷提高而產生的。分茶又稱茶百戲、水丹青、湯戲、茶戲等,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道,不僅能使茶湯形成豐富的泡沫,還能在茶湯中形成文字和圖案,更加提高了點茶的藝術性和娛樂性,也使斗茶活動更為興盛。

分茶這種游藝大約始見于唐,由于古時候沒有微博也沒有DV可供記錄,我們只好在文學作品中一窺分茶游藝的盛況。

唐代劉禹錫在《西山蘭若試茶歌》描述:“驟雨松聲入鼎來,白云滿碗花徘徊?!泵枋隽瞬铚@現圖案的雛形。

 

在宋代,由于受到朝廷和文人的推崇,分茶十分盛行。北宋陶谷在《荈茗錄》中已說到一種叫“茶百戲”的游藝:“茶至唐始盛。近世有下湯運匕,別施妙訣,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,禽獸蟲魚花草之屬,纖巧如畫。但須臾即就散滅。此茶之變也,時人謂之茶百戲?!碧展人浭龅摹安璋賾颉?,便是后來的分茶了,玩法是一樣的。

喜愛“茶百戲”的文人很多,其中就有著名詞人李清照,她寫有有“生香熏袖,活火分茶”,“豆蔻連梢煎熟水,莫分茶”等詞句。宋徽宗趙佶也精于分茶??梢娝螘r,上自帝王,下至文人、僧徒,以致“趕趁人”,都會玩分茶。

 

入元以后,雅致的點茶道和分茶藝術開始衰落。但至明清仍有點茶流傳和分茶余韻,據清代高鶚《茶》:“瓦銚煮春雪,淡香生古瓷。晴窗分乳后,寒夜客來時?!鼻宕笃谖匆娡娣植璧脑敿氂涊d,這朵茶藝奇葩已經失傳了。

總之,“茶百戲”是一種蘊釀于唐末五代,形成北宋初期。流行于兩宋,衰于元,亡于清代后期的茶藝技藝。

文章來源:   作者:
分享到: 0
相關新聞
聯系我們

信箱Mail :dmhlj@sohu.com
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 :dmhlj@sohu.com

關于我們

黑ICP備15006614號 哈公網安備23010002004434號
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 : 黑B2-20160070

黑新網備 許可證編號:2332015001

關注我們
  • 最美龍江微信號

华人在线看无码,电影
0.1250s